,世事总有例外……
李自成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影——那个跟随他九年的贴身护卫,也是他最欣赏的部下之一。?微?[}趣^小$说£ >>更?;±新^最¤1£快¥?他在记忆深处搜寻片刻,想起了那个消失已久的名字:良。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场景,李自成莫名觉得有些好笑,心情也因此轻松了许多。那是个仅因与女孩的约定,就在战场上拼杀九年的男人。以良在军中积累的声望,加上超凡的武艺,即便封他为大将,也无人会有异议。可是啊……攻下洛阳后,这个无欲无求的将才却向他辞行,只为履行与那个陌生女孩的约定……想到这里,李自成心中泛起淡淡的惋惜与无奈。纵使如今兵强马壮、今非昔比,却仍留不住一个去意已决之人。此后虽动过写信召他回来的念头,却因战事繁忙始终未能付诸行动。"打完这仗再作打算吧。"李自成叹了口气,暂时将农民军内部事务搁置,思绪重新回到朱仙镇战役上。对这场决战,他始终难以安心。这次的敌人可不像福王那般庸碌无能。明廷对农民军已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,此次更是派出兵部尚书丁启睿、总督杨文岳,以及大将左良玉,率领十五万明军主力驻扎朱仙镇,意图阻断农民军攻势。兵力上农民军自然占优。每到一地,都有大批青年踊跃参军,兵源源源不断。但人多又有何用?明军主力的装备远比农民军精良。且不说人手一件的冷兵器,那些精制铠甲和先进火器,就足以给农民军造成重大伤亡。说到火器,农民军倒也组建了一支火器营,用的是从福王府缴获的鸟铳等武器草草武装起来的。但与明军相比,这支所谓的火器营实在寒酸。名曰火器营,实则连人手一杆火铳都做不到——这倒也罢,日后或可缴获补充。但有枪无弹,岂非笑话? 李自成愤然捶桌,震得杯中茶水溅出。他恼的不是自己的部队,而是福王。据官府库存清单记载,福王府本应存有大量火器,包括火炮、火箭等重武器。可惜早被福王这13卖他人,想来实在可恨,真真是个败家子。若有这些弹药与重火力支援,他李自成对抗明军的胜算还能再添几分。所幸对这场决战,他李闯王也不可能毫无准备。想到这里,李自成因福王而生的怒气稍平,嘴角微扬,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笑容。明军方面万万想不到,即便大敌当前,军中仍有小人为一己私利甘当内应。说到底还是人心作祟。李自成不过命人散布了些谣言,声称闯王将厚赏来降明军,且既往不咎。若在往日,明军无人会信——一群农民能拿出什么好东西?但今时不同往日。这群农民刚洗劫了富甲天下的福王府,谁不知他们现在个个腰缠万贯?明军高层虽严令禁止,却也难挡人心浮动。不出几日,便有数名明军暗中来到农民军驻地,在得到重利许诺后,供出了李自成最想要的情报——明军补给线的具体位置。为防打草惊蛇,获知消息后,李自成立即派兵核实,确认属实后令袭击小队隐蔽待命。至于那些叛徒,自然没有好下场。若被明军高层知晓,怕是诛九族都不为过。处置完内应,李自成与心腹将领商定出一条妙计:先佯攻诱敌,以小股部队将明军主力引入预设阵地,再断其粮道,必能大破敌军。如今计划已实施三日,前线却杳无音讯。加之自己不在阵前,无法掌握明军动向,即便计划有变,也只能依靠将领临机决断,这让他寝食难安。并非不信任将领,而是此战他押上了全部本钱——农民军主力尽出。他李自成赌不起,因为农民军已不像从前,一场败仗后还能化整为零,徐图再起。一旦指挥失误,恶果立现。届时即便重创明军主力,损失惨重的明廷也必会不惜代价从各地调兵围剿残部。李自成将地图往前推了推,又斟了杯茶浅酌。前线厮杀再烈,后方也只能干着急。"卫兵!"他将茶杯重重放回桌上,朝密室门口喝道。"把李过给额叫来。"李过乃李自成麾下大将,亦是他的侄子,深受器重。此次留他在后方,也是为农民军留条后路。胜败乃兵家常事,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烧。若真出现最坏的情况,至少还有一线生机。明军调动需要时间。若朝廷能即刻发兵围剿,此刻驻守朱仙镇的就不会只有十五万人马了。李自成靠着椅背,仰视天花板,半阖双眼。在等待李过的间隙,强烈的疲惫与困意不断袭来。他恨不得立刻找张床倒头就睡,而且确信头一沾枕便能